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我们 > 金融知识
解读《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知识要点(一)

  一、《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于2022年9月2日通过,于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共七章50条,包括总则、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各环节、全链条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精准发力,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二、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二条:本法所称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不法分子会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如冒充公检法,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等形式进行诈骗。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共七章50条,包括总则、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法律责任及附则内容。《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从反电诈的“小切口”出发,专门强调了“源头治理”“全链条治理”和“综合治理”,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网络黑灰产业,消除诈骗的犯罪机会和实现条件,减少群众被害的可能性,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惩治及相关行业综合治理、问题风险源头治理作出制度性设计。

   

  三、《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发生的信息链、资金链、技术链、人员链等各环节,均强调防范性制度措施建设。例如,在金融治理方面,要求银行从开立银行账户之初,建立异常情形风险防控机制、异常账户和可疑交易监测机制、交易信息真实、完整和支付全流程一致性,从“亡羊补牢”到“未雨绸缪”,实行“打、防、管、控”并重,从源头依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四、《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制定《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精准防治和问题导向,强化系统观念、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加强预防性法律制度建设,为打击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法治支撑。

   

  五、《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基本原则是什么?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基本原则是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依法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维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有关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快速联动;同时做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宣传工作。

24小时客服热线:

400-01-96588

  • 德州银行订阅号
  • 手机银行客户端
  • 微信银行公众号

© 版权所有 德州银行 鲁ICP备12018666号 IPv6 鲁公网安备 371402020002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