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账户管家、智能理财、生活服务、安全保障、快来体验全新的
金融服务吧!
一、案例
曲先生因出现短期收入下降的情况,经济压力大无法按时归还银行贷款本息。正在曲先生发愁之际,他偶然看到一则专业反催收联盟“代理贷款延本停息”的广告,声称可以帮消费者代理维权,要求银行接受消费者延期归还贷款本息、停止计算贷款利息的诉求。
曲先生心动不已,立即按照广告上的联系方式联系代理公司,与“代理人”签了一份代理协议,并按照“代理人”的要求支付了代理费。“代理人”对曲先生说:他认识银行的人,像这种业务他们都是有专门的办理渠道的,很快就能办好,并嘱咐曲先生不用归还贷款,且近期不要接听银行的电话,等他消息。
曲先生听信了“代理人”的话,停止向银行归还贷款本息,并拒绝接听银行客服电话,对于上门的银行工作人员避而不见,一直等着“代理人”的消息。三个月后,曲先生收到了法院的开庭传票,由于曲先生未按时还款,银行已向法院起诉曲先生。
二、消保解读
(一)什么是“维权代理”?
维权代理是一种新兴金融活动,通过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维权服务,为消费者带来一定实际帮助。但是,某些中介组织或个人以帮助消费者维权为名义,通过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使用他们的代理维权服务,存在较大风险。
一方面,这些“维权代理”中介往往不了解案件具体情况和消费者真实需求,他们通常采用统一的维权模板,而非提供真正有效的法律咨询和维权方案,可能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更大损害。另一方面,在维权过程中,一些“维权代理”中介甚至采取不正当手段,如恶意举报和诽谤、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以获取自身利益。
部分恶意代理人将投诉举报工作流程化、套餐化,诱导被代理人走完投诉、举报、复议、诉讼的全流程,延长了维权过程,浪费了消费者的时间与精力。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使其陷入更高的风险中,而且浪费了监管资源和司法资源,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公平、公正与稳定。
(二)“非法代理维权”的危害有哪些?
“非法代理维权”组织或个人往往要求消费者支付高额“手续费”或“咨询费”,使消费者遭受经济损失,遭遇诈骗陷阱。
同时,“非法代理维权”组织或个人一般会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信息、通讯信息、家庭住址、银行账号等敏感信息,存在个人信息被恶意使用、违法泄露,甚至骗取消费者的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存在账户被盗刷或非法转账的风险款。
本案中的曲先生陷入了“非法代理维权”陷阱,不仅没有解决原先贷款还款事宜,还遭受了经济损失、官司缠身、征信不良等问题,对自己后续融资造成很大的困难。
三、风险提示
(一)自觉远离“非法代理维权”。金融消费者通过正轨渠道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切勿轻信“代理维权”“代理处置贷款债务”“征信修复”“代办贷款一条龙服务”等虚假承诺。
(二)谨慎签署代理协议。消费者在签署协议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协议内容,详细阅读相关合同文本,谨慎签字确认。
(三)切勿轻易泄露个人信息。消费者切勿轻易将本人身份信息、通讯信息、家庭信息和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等金融信息泄露给他人,或者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相关手续,从而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泄露或买卖而遭受经济损失。
(四)依法反映问题线索。不法分子借“代理维权”之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正常金融经营秩序,涉嫌违法违规的,消费者可依法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线索。
本案中,曲先生对贷款还款有困难,应通过正规渠道提出合理诉求。可以直接与银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通过行业纠纷调解组织调解,或根据监管权限向人民银行、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金融监管部门反映,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4小时客服热线:



© 版权所有 德州银行 鲁ICP备12018666号 IPv6 鲁公网安备 37140202000280号